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转引自孙九霞.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[J].中山大学学报,1998(2):23 30.
[2] 祝畹瑾.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3.
[3] 艾明江.两岸青年群体心灵契合问题研究[J].统一战线学研究,2017(4):83 89.
[4] 徐立,王付欣.文化认同理论融入统战工作的思考[J].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,2012(6):57 60.
[5] 林华东.闽南文化:闽南族群的精神家园[M].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,2017.
[6] 林祥瑞.略论福建华侨史的分期问题[J].华侨历史学会通讯,1984(2):43.
[7] 转引自孔远志.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——从闽南方言借词看闽南华侨与印尼、马来西亚人民的友好关系[J].华侨华人历史研究,1986(1):37 45.
[8] 丘守愚.东印度与华侨经济发展史[M].台北:正中书局,1947.
[9] 许孚远.疏通海禁疏,载陈子龙辑《明经世文编》卷四.
[10] 庄国土.明末南洋华侨的数量推算和职业、籍贯构成[J].南洋问题研究.1990(2):16 21.
[11] 庄国土.清初鸦片战争前夕南洋华侨的人口结构[J].南洋问题研究,1992(1):65 72.
[12] 庄国土.论早期东亚华人社团形成的主要纽带[J]. 南洋问题研究,2010(3):46 53.
[13] 罗天全.南音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[J]. 音乐研究,2007(2):29 35.
[14] 庄国土.鸦片战争后东盟华侨的人口结构[J].南洋问题研究,1994(1):1 9.
[15] 韩晓明.东盟华人身份认同变化对汉语传播的影响及前瞻[J].语言文字应用,2016(4):93 99.
[16] 廖赤阳 黄端铭 杨美美.菲律宾华人学生文化背景与认同意识的调查[J].华侨华人历史研究,1996(3):37 43.
[17] 俞云平. 部分马来西亚华裔新一代的文化与族群认同[J].八桂侨刊,2005(1):9 11.
[18] 章石芳 卢飞斌. 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研究[J].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9(6):134 143.
[19] 陈世雄.论闽南戏曲文化圈[J].文艺研究,2008(7):95 105.
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曾德万.泉州闽南话新老派差别初探——以南安闽南方言为例[J].泉州师范学院学报,2014,(05):19.
ZENG De-wan.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s
Between New and Old Variety of Minnan Dialects
——Take Nan-an Minnan Dialects for example[J].,2014,(05):19.
[2]通拉嘎.闽南方言专家数据库建设研究[J].泉州师范学院学报,2019,(03):84.
Tonglaga.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nnan Dialects Expert Database[J].,2019,(05):8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