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[联邦德国]H·R·姚斯, [美]R·C·霍拉勃.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[M].周宁,金元浦,译.沈阳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87.
[2] [澳]杰梅茵·格里尔.女太监[M].[澳]欧阳昱,译.天津:百花文艺出版社,2002.
[3] 蒋晓红.论《飘》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魅力[J].文教资料,2012(18):33 35.
[4] 任娟.斯佳丽性格的女性意识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迪[J].甘肃高师学报,2012,17(04):31 33.
[5] 齐小新.美国文化研究导论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1.
[6] 钱满素.自由的阶梯:美国文明札记[M].北京:东方出版社,2014.
[7] [美]玛格丽特·米切尔.飘[M].范纯海,夏旻,译.武汉:长江文艺出版社,2006.
[8] [英]休谟.人性论[M].石碧球,译.北京:北京出版社,2007.
[9] [英]爱·摩·福斯特.小说面面观[M].苏炳文,译.广州:花城出版社,1984.